一位学生GPA3.8,托福105,被哥大拒了。另一位学生GPA3.6,反而录了宾大…… 我看了两名学生的申请材料,发现申到Top30的孩子,从来不是成绩好这么简单。他们身上都有3个隐形优点,家长可能根本没注意到!
下面就和家长们聊聊:这3个优点到底是什么?你家孩子占了几条?下面来看看:
第一点:目标清晰,从高一就开始拆解梦校
我有个学生小D,高一就带着妈妈来咨询我:我想申宾大的沃顿商学院,您说我该怎么准备?当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太小,懂什么,但小D的妈妈特别清醒:目标越早明确,努力越有方向。
接下来的3年,小D的计划表精确到每月:
高一:主攻托福(目标110+),周末参加商赛(DECA区域赛拿奖);
高二:刷SAT(目标1550+),联系沃顿校友做职业访谈,了解商业分析方向;
高三:文书重点写用数学建模帮社区超市优化库存的经历,突出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最后小D不仅拿到了宾大Offer,还拿到了沃顿的院长奖学金。她说我从高一就知道,沃顿要的不是考试机器,是能把知识用在实际中的人。所以每一步都在往这个方向靠。
第二点:学术潜力不止看GPA,更要能解决问题
去年有个学生小T,GPA3.6(年级前20%),托福108,SAT1530,申康奈尔大学的工程学院被拒。复盘时才发现,他的GPA虽然不错,但专业核心课(比如物理、化学)只考了80分,而且没参加过任何科研项目。
后来小T找到我们,顾问老师帮他重新规划:
大二下选修工程力学(难度更高的课程),考了92分;
大三暑期进实验室做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,发了1篇EI论文;
文书重点写为了优化电池续航,我连续3个月每天泡实验室,记录了200组数据,最后把效率提升了15%。
结果小T不仅拿到了康奈尔的Offer,还被教授评价:你的科研经历证明,你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,这正是我们工程学院要的。
如果学生也想申请美国Top30大学,可以加微信(zhiyouv5)发送学生的基本情况,如院校、成绩、活动经历等,免费帮学生1√1背景评估+定位选校
第三点:软背景有故事性,而不是凑数量
还有个学生小C,GPA3.5,托福98,申西北大学的传媒专业。她的软背景不是学生会主席、志愿者,而是:
高一:创办校园播客,每周采访同学,主题从高考压力到未来职业规划,半年积累了5000+听众;
高二:和团队合作拍非遗纪录片(记录本地老匠人的手艺),在市级比赛中拿奖;
高三:在本地电视台实习,负责青少年文化板块的选题策划。
她的文书里写:从播客到纪录片,我发现自己最爱的不是当主播,而是用内容连接人——西北的传媒专业强调故事的力量,这正是我想学的。结果她被西北录取,招生官备注:你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对传媒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3个优点,家长帮得上忙!
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的事自己做主,但其实:
帮孩子明确目标:高一就和孩子聊未来想做什么、为什么选这个专业,一起查学校官网(比如宾大的沃顿要求商业思维,康奈尔的工程要求动手能力);
帮孩子挖掘潜力:关注孩子的隐藏优势(比如爱捣鼓机器人、擅长组织活动),这些可能比成绩更能打动招生官;
帮孩子规划时间:列个清单,把标化考试、竞赛、科研按时间节点排好,避免临时抱佛脚。
如果现在的你不确定孩子适合申哪些Top30学校,不知道孩子的软背景有没有故事性,想了解如何帮孩子规划标化考试和活动,我建议和智友的规划老师聊聊。
智友的刘老师、冷老师熟知美国Top50大学的录取偏好,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条件(院校、年级、GPA、专业、语言成绩、申请方向)提供留学规划方案和选校策略(仅限26fall/27fall/28fall),可以添加卫星一对一沟通:zhiyouv5